特斯拉帶動 EV 起飛 上游卻供給不足
我們先來看下面幾張圖。



根據顧問公司 Benchmark Minerals 以及各家鋰礦公司預估,即使算上可能的產量,到2030年鋰礦仍會面臨百萬噸以上的供給缺口,而推動鋰需求最大的來源便是電動車必備的電池。
特斯拉的前CTO、電池回收公司 Redwood Materials 創辦人 JB Strauble早在去年接受採訪時即說過,許多車廠看特斯拉成功帶動電動車成為未來趨勢,紛紛開始大力發展電動車,但它們連基本的數學都沒算好,沒好好規劃,沒考慮到電池根本就不夠。
近幾個月我們可以看到鋰、鈷、鎳等電池原料都大漲,也導致車廠不得不調漲電動車售價。



上游原料供給不足的主因
首先是沒人料到電動車需求成長如此迅速,尤其又是在疫情期間。就連 JB Strauble 也說需求成長之快速超乎他們預期。
其次,在2020年前的幾年裡,鋰的供給超過需求,鋰價格出現暴跌。價格暴跌導致幾家礦山減產、暫停擴張計劃,有些甚至完全關閉(加拿大關閉了其鋰礦)。2020年,疫情又對各行各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對電池上游產業也是,許多礦場停止探勘或開採。
鋰電池在 2020 年下半年出現反彈。而等到疫情趨緩再重新開始運作還需要一段時間,已經來不及跟上需求了。
以鋰礦為例,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南美鹽湖從發現至投產平均耗時7年,澳州鋰輝石礦山從發現至投產平均耗時4年。從探勘、可行性測試、試驗工廠、環保和各種政府審批、面對潛在的抗議、到最後正式量產,這一過程曠日費時。
而鋰礦不像石油,OPEC國家想增產就增產,或者拜登政府想壓低石油價格就釋放戰備儲油。鋰礦這種東西沒有就是沒有,不夠就只能用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