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週報

生技產業週報 #5

最近有研究指出 GLP-1 藥物,可能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使得相關藥物有望擴大適應症;而在歷經去年藥廠大裁員後,幾家大藥廠也開始積極展開併購和布局,如楊森藥廠(Janssen Biotech)、阿斯特捷利康(AZ)、必治妥施貴寶(BMS)等在癌症與細胞治療領域積極卡位。

 

製藥(新藥)開發

1. 據報導,一篇最新刊登於《美國腫瘤醫學會》上的研究指出,使用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藥物 GLP-1,可能降低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發生機率達 44%。

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一個全國性健康記錄數據庫中超過 100 萬患者的數據,對比了接受不同治療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結果顯示,接受 GLP-1 RAs 治療的患者,比接受胰島素或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大腸直腸癌(CRC)發病率顯著降低。數據顯示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 2 萬 2572 名患者中,記錄到 167 例 CRC,而在接受 GLP-1 RAs 治療的相同人數的患者群中,僅有 94 例 CRC,即 CRC 發病率降低了44%。這項研究的具重大意義,因為大腸直腸癌是美國第二大致命癌症,每年導致約 5 萬 2550 人死亡。

 

2. 據報導,嬌生集團旗下楊森藥廠(Janssen Biotech)宣布以17億美元的金額,取得韓國生物製藥公司 LegoChem Biosciences(LCB) 開發靶向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LCB84 的全球獨家授權。

LCB84 是一種靶向 Trop2 的 ADC,是運用LCB的下一代 ADC 平台技術與新創公司 Mediterranea Theranostic 開發的靶向 Trop2 人源化單株抗體相結合,能夠高效殺死表現 Trop2 的腫瘤細胞。LCB84 已在多種癌症的臨床前數據顯示,具有專一化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什麼是 ADC 藥物呢? ADC 藥物就是所謂的抗體藥物共軛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能夠精準毒殺腫瘤細胞,有〝生物導彈〞之稱,是把高效的抗癌藥物(小分子藥物配體)與單株抗體透過連接子形成新分子的技術,可改善小分子化療藥物非專一性治療效果差的缺點。

根據 Vantage Market Research 的研究調查顯示,2021 年全球 ADC 藥品市場規模已達到 42.4 億美元,預估在已上市產品銷售持續成長及新產品陸續上市的帶動下,全球 ADC 藥品市場將持續維持兩位數的高成長率,估計 2022 ~ 2028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 18.9%,2028 年全球市場規模上看 131.7 億美元,藥廠與分析師對於此項產業前景看好。

 

 

3. 據報導,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宣布以總計 12 億美元,收購開發 CAR-T 療法的中國亙喜生物公司(Gracell Biotechnologies),使 AZ 的細胞治療產品線持續增長,亙喜也將成為 AZ 的全資子公司,在中國和美國開展業務。亙喜目前有多項 CAR-T 療法正在臨床前或臨床階段研發中,其中進度最快的 GC012F,為一項 BCMA 和 CD19 雙標靶自體 CAR-T 療法,針對復發/難治型多發性骨髓瘤的適應症,正在美國進行臨床1b/2期試驗,而針對難治型全身性紅斑狼瘡(SLE)也已獲美國批准進行臨床1/2期試驗。

目前 CAR-T 療法普遍面臨的重大難題包括:治療實體瘤有效率低,細胞製備速度慢以及自體療法成本過高。這些問題極大地限制了 CAR-T 細胞療法的市場成長速度,也影響了研發公司的獲利能力,故已有許多藥廠開始展開併購。

AZ 近期併購公司相當積極,去年底也才宣布與中國誠益生物(Eccogene)簽訂最高約 20 億美元的專屬授權協議,聯手開發用於治療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的新藥「ECC5004」,期望在巨大的減肥藥市場分一杯羹。

台灣開發異體 CAR-T 治療實體癌的長聖(6712)也已獲 FDA 同意進行 Phase I/IIa 臨床試驗,成為全球首例核准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異體 HLA-G-CAR-BiTE 細胞療法。該療法開創了異體 CAR-T 治療實體腫瘤的劃時代突破,尤其針對復發和難治性實體腫瘤,包括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和腦癌。

長聖近日公布,2023 年累計合併營收 7.6 億元台幣,年增 21%,為歷史新高。總經理表示細胞委託製造訂單的能見度已延伸至今年第三季,預估全年營收將達成 12 億元的目標,也就是年增近六成。

您目前沒有權限觀看全文,請登入您的帳號或加入訂閱    

*本文非投資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之要約、招攬或建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