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 新能源

《資本回報 Capital Returns》資本週期分析實例 – 穿越太陽能產業週期

Capital Returns 穿越資本週期是馬拉松資產管理公司 (Marathon Asset Management) 的投資哲學合集,並由 Edward Chancellor 這位著名的財經作家撰寫,《金融投機史》也是出自他手。

 

本書整理了馬拉松資產對於產業發展週期與資本投入之間的分析,這樣的投資哲學也被稱作「 資本週期方法 」。資本週期方法的關鍵是藉由觀察資本供給,來推敲產業競爭態勢,以及產業宏觀的資本配置,如何影響投報率。

這篇除了分享 Capital Returns 的重點,也會帶入實際分析案例 – 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週期,幫助讀者加以理解本書內容以及實例應用。

 

典型的資本週期

供需的結構性變化是形成週期的主因,而供給又比起需求更容易觀察,因為供給的增加需要提前的資本投入,這樣的週期被馬拉松資產稱為資本週期。

一個典型的資本週期,就像以下這個例子 :

當供不應求發生時,商品價格大漲,市場參與者受到高投報率吸引,紛紛投入資本擴大產能,接著供過於求,投報率下滑至資金成本之下。

接著發生資本緊縮,引發激烈的汰弱留強,產業會進行供應鏈整合,直到平衡,而隨著下次需求的爆發,又形成另一波的上行週期。

 

從更多的角度看資本週期

產業資本週期其實就是一種賽局,而企業間同盟合作是最好的策略,能夠有效地控制市場供給,遏止資本週期的下行,如 OPEC。不過也要考慮到產業是否具備競爭門檻,否則在位企業間的同盟,反而會讓新進者具備先發優勢。

從中也可看到均值回歸的影子,產業繁榮階段,企業喜愛資產擴張的策略 – 併購、發新股 …等,因此大幅擴張的不利影響會影響投資這些企業的報酬率 ; 資產收縮的策略常發生在產業低迷階段,企業嘗試股票回購、償債,等待下一波反轉。

若從財務量化的角度看資本週期,其實就是 ROIC ( 資本投報率 ) 與 WACC ( 資金成本 ) 之間的關係,超額報酬會吸引競爭,使 ROIC 下滑,逐漸等於 WACC。

從質化的角度看資本週期,其實是考驗管理層資本配置的能力,在繁榮與低迷的階段,能否最大化投資報酬率。

 

環節中流動的超額報酬

超額報酬在供應鏈中是動態的,當供應鏈中某一個環節的超額報酬消失了,它可能會出現在供應鏈的其他環節。

書中以鱈魚加工產業作為案例,16 世紀早期葡萄牙漁民會去北美海域捕鱈魚,再賣去西班牙的市場,當時航海技術不佳、風險大,所以鱈魚價格很高,當時歐洲吃的魚有 60% 是鱈魚。

由於路途遙遠,為了漁貨保鮮,漁民就以波士頓的港口作為中繼站,先將內臟去除、醃製脫水,,因此鱈魚加工環節出現了,仰賴地理優勢,超額利潤此時發生在加工環節,但並沒有持續太久。

隨著冷凍技術、蒸氣運作的拖網船、聲納的出現,新鮮漁獲量與運輸距離都大幅上升,醃製魚貨也不如鮮魚好吃,波士頓的加工產業沒落。

而這些新技術需要高額的資本投入,導致沒有資本的玩家無法進入,資金必須靠借貸來周轉,由於債務負擔,每位漁民都希望大量捕撈,加速償還貸款,導致市場供過於求,產業步入困境。

這時政府介入了,各國紛紛規劃水域主權、提供補貼,保護本地漁民,而政府介入也讓市場無法回歸至自由經濟的汰弱留強循環,供給仍然沒有下降,價格也沒有提升,漁民賺的是政府補貼,不是漁獲的價值。

產業本質是生產成本下降及品質提升,最終在沒有門檻的產業中,產業的發展會消除各環節的超額報酬,就像鱈魚加工產業中看到的一樣,超額報酬從港口的加工環節,傳遞到技術供應商,最終鱈魚消費者手上。而這樣平衡的過程可能耗時數年至數十年。

所以在研究企業時,除了判斷超額利潤的規模有多大 (市場多大),還要看超額利潤的持續性 (換言之,有沒有消失的風險)。

在對於資本週期有了初步的認識後,下段將以太陽能產業為案例,分析太陽能商業發展 20 年來的周期循環,以及中國如何在 10 多年快速崛起,成為太陽能帝國。

 

案例分析 – 穿越太陽能產業週期

您目前沒有權限觀看全文,請登入您的帳號或加入訂閱    

 

 

 

延伸閱讀:

 

*本文非投資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之要約、招攬或建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