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誰是最好的投資者?

Photo: Forbes

說到誰是史上最厲害的投資者,巴菲特大概是最常見的答案。

那你有想到亞馬遜的 Jeff Bezos、特斯拉的 Elon Musk、Facebook 的 Mark Zuckerberg 等人嗎?

我們來看看富比世 2021世界富豪榜 上的1到25名,統計時間截止至2021/3/5。

Source: Forbes

看出什麼了嗎?

榜單上幾乎所有人都是成功創業並靠著持有自己公司股票致富的企業家或其家族成員。

當然裡面還是有例外的。

第一個例外是第22名的 Jeff Bezos 前妻,靠著跟 Jeff Bezos 離婚領到的亞馬遜股票成為世界富豪。

第二個例外是巴菲特。巴菲特跟其他創業家很不一樣,他是先從投資股票起家,後來買下波克夏將其轉型成控股公司才走上企業經營之路。巴菲特的確是超強的投資人,但他並不只是個投資人,也是個優秀的企業家。

巴菲特說:「因為我是個生意人,所以我是個優秀的投資者;也因為我是個投資者,我成為一個優秀的生意人。」

事實上企業家和投資家本質非常相似,都是投入資本、想辦法讓它越滾越大,為自己創造報酬,差別在於企業家要投入的心力和面對的挑戰要多得多。

Sam Walton 在1962年以44歲的高齡開設了第一家Walmart。1970年公司上市,Walton 家族保留了約60%的股份,總值約為800萬美元。1985年,也就是短短15年後,Sam Walton 已成為美國首富,淨資產為28億美元,是IPO以來的350倍。他於1990年卸任CEO一職,兩年後去世,淨資產估計為250億美元,是1985年的10倍。

Jeff Bezos、Elon Musk、甚至是巴菲特,也是靠長期持有自己的好公司才有今天的財富。如果我們想要高報酬,為什麼我們不採用相同的方法呢?為什麼要煩惱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每天的高談闊論?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持有的必須是強大的好公司

反方的論點是,未來是不確定的,現在的好公司不代表未來還會是好公司,上面舉的例子都是倖存者偏差。

這樣說一點也沒錯。

但事實上,即使能夠事先確定一家公司長期能夠創造巨額報酬,大部分的投資人依然不會像這些企業家們一樣長期持有。許多投資者只要股價大幅波動時就拿不住,或者會認為自己很聰明,在股票似乎變得昂貴時賣出,然後去買看起來更便宜、更具吸引力的股票,或是期望股票能夠跌下來再買入。不過多數投資者經常會錯估自己的能耐,而就一家偉大公司的股票而言,這將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

要做到這點,除了必須先做足功課外,還要懂得過濾不重要的資訊,比如經濟預測、季度獲利預測、精確的估值模型、新聞等等,並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核心事物上。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平靜的心,這點尤其不容易。

好消息是,身為投資人我們跟企業家相比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擁有不止一個偉大的企業。我們可以買進多家優秀的企業,雖然其中必定會有些不如人意的結果,但一檔股票頂多就是跌到零,而成功的幾家公司可能有數倍甚至數十倍以上的獲利,整體來說仍然可以獲得出色的報酬。

而且事實上我們也不用真的看著股票跌到零,當一家公司露出衰敗的跡象時,投資人就可以趕快撤出將資金投到其他更好的公司上,這也是投資人和企業家相比的另一個優勢。

當然在金融市場上獲利的方式百百種,每種方式都有人賺大錢,想獲得高報酬並不一定都要這麼做,而且這種方式看似簡單,實則難度極高。客觀地說,這樣的標的實際上也非常少,在台股更是鳳毛麟角。

不過對於有其他全職工作的投資人來說,我認為嘗試這樣的方式還是比當沖好得多。上班時間無法專心工作,眼睛盯著手機、心情跟著股價上沖下洗還不一定能賺到錢,甚至可能影響到原本的工作,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樣瞎折騰很難稱得上是什麼好的投資方式。

就像在生活中要賺錢有無數種方式,一般人都會想盡量挑不那麼累人的工作,而不是在工地搬磚頭之類的勞力活。放到股市中卻不是這樣,這不是有點奇怪嗎?

別看現在股市很熱當沖好像很好賺,算上手續費和稅,當沖本身是一場負和遊戲。的確有少數人靠當沖賺大錢,但賠的那些多數人你是看不到的。另一方面,當沖賺不了錢的人去崇拜當沖強者這件事和「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鈔票」的行為沒兩樣,因為他們賺的正是輸家的錢。

段永平說:「投資非常像種田,是個結硬寨,打呆仗的過程,所以投資者就像農夫。投機則像狩獵,是個零和遊戲,投機者之間互為獵物,非常刺激。」


「……投資和投機的很大差別其實就在這裡。投機的很多理由是和市場上其他人的觀點有很大關係的,而其他人的觀點(市場的觀點)可以變化的很快,所以投機人可能需要每天根據他自己投機的理由的變化做出調整。厲害的投機者(比如索羅斯)確實也有機會賺(虧)大錢,但是很累且不好學。」

查理蒙格也說過,投機是會上癮的,這很難改。

投資人經常談論複利的力量,但似乎偉大的企業家更能享受複利帶來的豐厚回報。身為投資人,我們應當學著向他們看齊。